20 Dec 2009

1800孤儿

从未想过马来西亚到底有多少位孤儿。

一个星期前,刘丽芳问我有没有兴趣当义工,帮忙照顾在19日到水上乐园游玩的1800位小朋友。确定了和晓菲的聚会不会安排在19日后,我们就答应了。这次答应当义工有点奇怪,因为之前根本不知道谁是主办单位、小朋友来自哪里以及他们的背景、甚至也不知道当天的工作是什么、活动何时结束。。。无端端地就答应了。

昨天上午到达了水上乐园,看见多辆巴士陆续把一批又一批主要为印裔的小朋友送到现场,向负责人询问后,才知道小朋友们都是来自全马34所孤儿院的孤儿。第一次接触那么多的孤儿、第一次亲身和那么多失去亲人的小朋友相处、第一次知道马来西亚这没有战争鲜少天灾的国家竟然有着数千位孤儿,让我感觉到原来世界真的是那么的不公平。

过后再听说在马来西亚,孤儿院里的小朋友主要是印度人,而老人院里的老人家则主要为华人,这是否进步说明了我们社会里的家庭问题呢?

这些小朋友们一年一度到水上乐园游玩的入门票都由Sunshine Real Estate赞助,那老板当天也全程在现场帮忙,出心出钱出力,比起许多人都好太多了。

看见小朋友们脸上的表情,能够理解这次的旅游,吃喝玩乐,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地难的可贵。一起成群的跳入水池嬉戏、饮料拿了一杯又一杯,回家前甚至用空瓶装满、追逐圣诞老人、索取冰淇淋、Tupperware、零食、八宝冰、玩游戏。。。

我们4人在误打误撞的情况下成为了饮料部的主管,负责调饮料、加水加冰、把杯子盛满饮料让小朋友大朋友饮用。。。从上午十点多开始到结束一直站了5个多小时、调了几种不同的饮料、准备了数千杯水。。。虽然站得脚酸了,但看着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一点辛苦还是值得的。

我们的生活,不应该只为钱,也不应该只为自己。

付出创造生命,收入创造生活,愿大家都多点付出。

小朋友们陆续到达。
From Desa Water Park

堆积如山的礼品。
From Desa Water Park

尽情玩乐。
From Desa Water Park

不亦乐乎。
From Desa Water Park

午餐时间。
From Desa Water Park

印度圣诞老人。白衣者就是主要赞助人。
From Desa Water Park

我们准备的饮料,非常受欢迎。
From Desa Water Park

16 Dec 2009

天堂

天堂是怎么样的一个环境?地狱又是如何?

与Selona这位被父亲遗弃、母亲失业、生活环境缺乏基本设施如水电供应、道路医疗及教育设备的男孩相比,我们在马来西亚的城市生活,其实就好比天堂了。

Selona是一位住在南非Thusalushaka地区的八岁男孩,原本和我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人。但由于世界宣明会,我们俩就因此而有了关系。

资助费一年RM600,算起来就是一个月RM50,或一天不到RM1.70。RM1.70,许多城市人一顿早餐都不止这个数目了。

施比受更有福,有能力帮忙的话,尽量帮忙吧!

From Selona

From Selona

From Selona

14 Dec 2009

11-19的乘法表

收到一封轉發的電郵,看了后覺得很有用,和大家分享。不知道來源,也不知道是否真是印度人用的方法,但試了幾次都正確,就不管了。

印度的九九乘法表是從1 背到19(19×19乘法)。

請試著用心算算出下面的答案:

13 x 12 = ?(被乘數) (乘數 )

印度人是這樣算的。

第一步:先把被乘數(13)跟乘數的個位數(2)加起來→13 + 2 = 15

第二步:然後把第一步的答案乘以10(也就是說後面加個0)

第三步:再把被乘數的個位數(3)乘以乘數的個位數→(2)2 x 3 = 6

最後:(13+2) x 10 + 6 = 156 就這樣。

用心算就可以很快地算出11 x 11 到19 x 19了。這真是太神奇了!

我們試著演算一下

14 × 13:
(1) 14 + 3 = 17
(2) 17 × 10 = 170
(3) 4 × 3=12
(4) 170 + 12 = 182

16 × 17:
(1) 16 + 7 = 23
(2) 23 × 10 = 230
(3) 6 × 7 = 42
(4) 230 + 42 = 272

信了吧?

17 Nov 2009

难改,难改!

去年五月,一位律师同事辞职后,老板吩咐我检查所有的案件并把它们移交给新同事。那是个苦差,因为对于我们来说,接手前同事负责的案件向来都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经我检查之后,一个隐藏了数年的秘密就被揭开了:那位同事及向她报告的书记拉威手上的案件总共才只有不到60个,全部都是简单的银行房屋贷款违约案件,而且超过一半的案件都处于‘睡觉’状态!

我的报告震惊了两位老板。我和我的两位书记负责的案件,简单的复杂的,总数超过400个,大部分都非常‘活跃’。根据我的发现,前同事及拉威在过去的至少3-4年内,实际上就只在处理着那数十个简单的案件而已!但表面上看来,他们俩都很忙碌,尤其是拉威。他的座位前后左右、办公桌上、电脑的左右两侧包括电脑上面,都布满了文件。原来,那都是表面工夫而已。

之后,我们重新分配律师与书记们的工作,把新的银行客户的案件交由拉威负责,那些都是非常简单的汽车贷款违约案件。但,闲散了多年的拉威无法负荷突然增多的案件(虽然都非常简单),因此我们就把一半的案件交给苏姑娜;他打错字,律师改了,重打,还是错,甚至原本没错的部分在重打后也错了;叫他不要重打案件的号码及双方名字,cut & paste就行,他不听,错的次数越来越多;两天内应该发出的传票,他拖了近一个月,而且还隐瞒着律师,直到客户投诉才东窗事发;拿到法庭判决后两三个月都没向客户追讨律师费。。。

也许他有心却无力改、也许他没下定决心改、也许他的不在乎性格让他无法改、也许他根本就不愿意改。。。总之就是改不了。

老板上个月给拉威发了封警告信,最后的通牒,再不改进,炒!最终,拉威在月初辞职了。

受不了,改不了,走,应该是比较好的选择了。

11 Nov 2009

半夜不睡觉在干什么?

昨晚,今天凌晨,应该有许多人和我一样没睡觉,长时间对着电脑,一边焦急,一边生气,一边咒骂。

三更半夜都还不睡觉,在干什么?

昨天下班回到家后,就开始安排了。要去哪里?何时去?气候如何?会热吗?雨季吗?南半球北半球?

最后把目标缩小到只剩两个地方:成都,或台北。

11点45分左右,就开始感觉到堵车,凌晨12点开始,几乎就是动弹不得了。一开始很快进入了首页,选了地点台北,还有日期五月,按下search后,坐着等了两三分钟,才进到显示机票票价及选航班的第二页。三两下选了往返航班后,要进入下一页时,问题就出现了。等了超过五分钟,Gateway Timeout!Refresh,再等,Error!再Refresh,再等,又Gateway Timeout!20分钟后,放弃了,关掉Firefox,重新再来。

这次我把Firefox、IE还有Chrome全都打开,三线进攻。开始时IE最快,过后Firefox赶了上来,最慢的竟然是Chrome。但最后还是Firefox迎头赶上。一次又一次的Gateway Timeout,Error,Refresh,在我坚持下,约半小时后,还是成功选了目的地台北日期五月、选了往返航班、填写了乘客资料、填写了信用卡资料,最后按下Pay时,简直就如打赢官司般的兴奋。过后等了超过10分钟,成绩出现了:the flight is no longer available!!!

谁抢了我的机票?!!!&*^%$%£*)&^%%£$£”^&((%%$

一点05分了。小妹早在半小时前就已经买到了机票,她的朋友也一样。那时候我用不甘心及孤注一掷的口气跟小妹说:“一点半还买不到就睡觉!”

同样的过程,一次又一次的重复、等待、失望、再来、继续。。。时间过了也不知道。一点45分左右,又来到付钱的最后一步了。Pay,等了五分钟,Error!这次我没有Refresh,而是按了Back,回到Pay的那一页,考虑了一会有关double payment的情况,再次按下Pay。

不到10秒,Confirmed!接近两点了!

那时我的精神其实已经累到不累了。如果不是一直想着芬希望在明年出国走走,我应该早就去睡觉了。最后还是没有白费精神,半夜不睡觉还是值得的!

4 Nov 2009

下雨天

农历九月,九皇爷的日子,常常都下雨。上星期六芙蓉下了场大雨,导致我们原本安排在星期天的hiking都被迫取消。

下雨天开车,路上少了许多电单车在奔驰。雨势较大时,基本上是看不到任何电单车的,除了天桥下。那时,天桥下的路旁会停着数不清的电单车,还有在躲雨的骑士们。在天桥下躲雨,有无路可走,进退不得的感觉。而且也发生过罗里把躲雨的骑士撞死的意外,因此,如非必要,能免则免。但有时,无法避免。

今天下班时雨势不太大,相信已经习惯几个星期雨天的骑士们都不把它放在眼内。穿着雨衣,照常上路。

从1997年到2005年,我都是骑着电单车在吉隆坡上课,工作。每天,尤其在雨季,我都为雨天做足准备。为头盔加上遮风挡雨的护镜、雨衣雨裤、拖鞋、塑胶袋。。。这些装备,都在电单车前的篮子里随时候命。它们可以确保我到达目的地时,身上的衣物及头发都还是干的,但,却不能确保我能顺利安全到达。

亲身体会过雨天骑电单车的危险与辛苦,我对电单车骑士的容忍与耐性,是相当高的,尤其在吉隆坡。

能让的话,就让他们吧!开车子遇上车祸,很可能就是车子损坏而已。但骑电单车碰上车祸,很可能就回不到家了。

23 Oct 2009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拥有的卡片数量,变得越来越多。

最早开始携带的那张卡,应该就是身份证吧。从12岁开始大大张的蓝色身份证到现在大大马卡,共更换了三种不同的身份证。请大家记得,在马来西亚没有带身份证出门是犯法的,可以被控上法庭的。

考取了驾驶执照后,钱包里又多了一张卡,开车骑电单车都得带着它。

在大学的四年时间,也得随身携带学生证,否则无法进入图书馆,也无法出席考试。

接下来进入我生命里的卡片,包括了各类的会员卡、折扣卡、银行卡、电视卡、保安通关卡、大道收费卡、名片、电话卡、数码记忆卡。。。当然还有臭名远播、让许多人又爱又恨、痛不欲生、难以翻身的信用卡。

前一阵子老虎银行无端端寄了一张信用卡给我,说那是“pre-approved card”,害得我必须亲自到银行去取消那张信用卡。昨天也在电话里拒绝了城市银行为我准备了的另一张pre-approved card,我已经有太多的信用卡,不需要再多一张了。

没有卡在身上的情况,应该难以想象吧?但我在剑桥生活得那一年半里,却真的试过放下身上的杂物,超过半年没带钱包没带卡片上班,那时的感觉是非常舒服自在的。

今天公布的2010年财政预算案指出,政府将从明年开始为每张信用卡征收每年RM50的服务税,希望这真的可以减少卡奴们滥用信用卡的情况,也帮助减少因为乱用信用卡而惹债上身的人的数量吧!

放得下吗?

(写于20.07.2006,MYSPACE)

每天早晨出门上班前都会再三的确定身上带着钱包、手机、手表、屋子大门、房门及脚车钥匙、手帕等等琐碎事物。其实认真的想想,除了钥匙以外,其它的东西都没有带在身上的绝对必要。

我们每天都带着便当上班,因此不必花钱买午餐;以脚车代步,没用到钱也不需驾驶执照;英国不会有警察随时在街道上或阴暗角落出现检查我们的身份证;除了寻找工作的那段日子,平时并没有常使用手机;办公室座位的左边就有一个挂在墙上大时钟;纸巾可以取代手帕。。。

突然觉得这可能是多年来的习惯,也可能是身边的人常常提醒而让我也认同了这些‘必需品’的必要性。

我们的社会同样也存在着这一类型的‘必需品’,房子越大越好、汽车越快越好、信用卡越多越好、手机越新越好。。。有朋友为了买更大的房子而向其他朋友借钱、为了买更快的汽车而不清还之前欠下的债、乱刷信用卡而欠下银行2-3万块的帐、手机每隔半年一年就更换新款式。。。对于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必需品’,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好想告诉他们(其实暗示了多次),只要放得下脸上的面子,放得下过多的欲念、放得下无谓的尊严,绝大多数的东西都不会是必需品。但,放得下吗?我,又能放得下多少呢?

明天,试试只带钥匙出门吧!

20 Oct 2009

国难日???

马来西亚现在有一个‘国庆日’以及一个‘马来西亚日’,两个多么重要多么特别多么值得自豪的日子,让全国上下普天同庆。

今早回办公室途中听到988<早点说马>的扣应环节里一位听众的话。内容大概是:国家独立/成立后,如果政府无法好好的治理国家,那国家的‘独立/成立日’其实就是‘国难日’。

多么发人深省的话!政府廉洁有效率、人民守法尽本份,我们才应该每年都欢度‘国庆日’,国家安定繁荣,才值得庆祝啊!

如果国家领袖贪污滥权腐败,只为自身牟利,导致民不聊生、罪案猖獗、人祸不断,那每年的831及916,又有什么值得举国欢腾的理由吗?

根据《2008年总稽查司报告》,人力资源部以RM30,510购买一个市价只有RM990的Pole Platform还有以RM480购买市价RM90的1GB记忆笔(Thumbdrive)、教育部以RM37,450为吉兰丹一所中学购买89颗市值RM5,885的树。。。

难怪我们的国库会没钱了。这样的情况,还需要庆祝831及916吗?我们都应该好好反省才对。

曾经也听朋友说过自己生日应该和母亲庆祝,因为母亲生我们时受了极度的痛苦,那是‘母难日’。现在想起,其实只要我们能够好好孝顺母亲,母亲生下我们不但不会是苦,还是幸福的一件事。

希望马来西亚人民终有一天能够自豪的庆祝‘国庆日’。

19 Oct 2009

公共假期

昨天下午理完发后就开车去油站,不是要添油,是要找印度大兄帮我洗车。刚进入油站,就发现洗车中心关着门,平时忙碌着洗车抹车的那几位印度员工全都不见人影。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他们不是全年无休的吗?和芬互望了一眼,才突然想起,前天星期六是屠妖节,昨天印度朋友当然还正在放大假啦!那时才惊觉:洗车也好像被印度同胞‘垄断’了。

昨天没想起印度同胞还在庆祝佳节,主要是因为今年的屠妖节落在星期六。没有额外假期,感觉自然也淡了些。幸好接下来十一月十二月及一月的那四天公共假期全都落在星期五,哈哈,又有长假了。

今天又得到消息,从明年开始9月16日将会是公共假期,庆祝的是马来西亚成立日。1963以来,46年后,马来西亚成立日才得以被重视,虽然迟了些,但最终还是得以“举国同庆”。

马来西亚其实已经有非常多的公共假期,今天吉隆坡共有16天(足足比英国多了一倍),明年就变成17天。其它许多州还享有更多一天的公共假期,那是18天了!

18天,应该还无法成为世界第一名吧?再加油,然后申请进入健力士纪录大全,马来西亚,能!

15 Oct 2009

自己不吃,都要找给他们吃

几个月前和老板谈到公司每月的开销,他说单单是我负责的Litigation部门,三个律师加五个书记,每个月的薪水开支就至少两万五千块了。因此我们必须接更多的案件,追讨更多的律师费,才能应付开销,并获得盈利。

上个月在法庭和一位对手闲聊。他说八年前刚开设自己的律师楼时,只有自己和另一位伙伴。那时没什么客户也没什么收入,常常每个月就只能从公司拿到五百块左右,但也不必对员工负责。过后客户增加了,案件越接越多,聘请了四位律师和七位书记,收入倍增了,但却也得不断想着员工的薪水福利。因此,结论也是必须接更多的案件,收更多的律师费,因为自己不吃,也得找给员工吃啊!

上个星期和另外一位对手谈天,他说前一阵时期和太太办离婚,碰巧又遇上自己身体不适,就向公司请了三个星期长假,养病养伤。但他的公司伙伴只是负责找客户,并没有负责处理案件,而剩余的另一位律师也经验不足,因此在休假期间公司的员工每天不断地给他拨电话,叫他尽快回去上班,说没了他公司乱成一团,没人主持大局,没人指点员工。自己的问题没人能帮忙,但也得去为公司的员工解决问题,因此就提早回去上班了。

这,是不是许多老板的问题呢?开始时有的是小规模公司,自己一个就能应付了。但生意越做越大,就越请越多员工,收入越多,开销负担也就越大。过后就必须接更多的生意,找更多的收入,请更多的人,在接更加多的生意。。。负担责任也更多了。

到最后,这是不是开始时想要的呢?抑或,已经在前进中忘记了自己到底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了?如果真的是面对‘自己不吃,都要找给他们吃’的情况,虽然伟大,但会不会有一点可悲呢?

7 Oct 2009

失而复得


记得自己念了两年的幼稚园,还记得那是建基幼稚园,但却无法对那两年内所认识的绝大部分小朋友留下任何印象,除了两位,一男一女。到现在我还是不了解为何自己在过去的那么多年来一直记得他们的名字,总之记得就是了。

离开建基进入小学以后,都没见过他们。中学最后的两年,那男孩转校到我就读的中学。那时我们离开建基已经十年,也已经十年没见过面了。但从名字及样貌,就确定他是我还记得的那位小男孩,当然,那时已经是个男生了。

之后,没有惊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没有特别地想起过那小女孩,但偶尔,有时相隔几个月,甚至相隔几年,她的名字还是会悄悄的出现,样貌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

去年五月我安排的Gunung Datuk远足,小学同学采艳带了几个朋友一起参与,其中一位叫Samantha。过后和Samantha在Facebook交了朋友,也再一起去远足了几次,知道了她姓什么,然后又知道了她的中文名。但却一直都没有记起那个小女孩。

上星期在MSN和Samantha谈天时发现她的名字英文字母缩写是llf,不知怎么的突然就想起了那个小女孩。唐突地和她确定她的中文名还有以前上那间幼稚园。名字确定了,幼稚园也是建基。那时芙蓉有两间建基,进一步问她上那间建基时,她说‘记得是市中心的那间’。我上的是另外一间。她询问了妈妈,妈妈说好像两间都有上过。她说有幼稚园拍的照片,我叫她找出来,看看我是否在照片里。

今天下午她给我寄了照片。她说她认不出自己。我看了照片,很快地找到了自己。让小妹看了照片,没给提示,她也认出了同样的一个小男孩。过后采艳也认出了Samantha。所以,确定了,我没记错。

原来Samantha就是我的那位幼稚园小朋友!失去了27年的朋友竟然就在那么偶然的情况下重新遇上了,不是让人难以相信吗?是缘?是梦想终有实现的一天?还是世界真得太小了?无论什么原因,重新遇见那位小女孩,就让我兴奋激动了。

这张1982年建基幼稚园的团体照,看起来还有一些熟悉的脸孔。如果发现什么熟悉的朋友,请告诉我。还有,看看认不认得出哪个小男孩是我。

4 Oct 2009

遇见

开斋节假期结束后的那一天上午,收到了健南的手机短讯。他说正在MA1实习,知道我也在同样的地点工作,要约我吃午餐。当天和他吃午餐时,才知道原来他已经在那里实习七个月了,但我们从未遇见过,甚至不知道彼此都在同样的地点上班。

隔一天,四多年没联络的Stephanie打电话给我。我问她,她说在KLCC附近工作,我说我也是。我告诉她我在MA1上班,她说她也是。我说我在D座,幸好这次她告诉我她在E座。前几天约她吃午餐,她说她已经在那里上班3-4年,但我在这里两年多的时间内都没遇见过她。

今天早上去看爸爸时,意外的在那里遇见中学同学晓韵晓薇。多年没见,寒暄几句后也就离开了。

有时候明明彼此就在身旁但却见不到,或约也约不到;有时候大家各处一方却能有缘意外遇见,真奇妙。

不过我还是相信,只要主动邀约,想和朋友见面是不难的。

29 Sept 2009

顧慮過多?

Lata Yuk的那些原住民小孩,無論男女都身手敏捷,幾秒鐘就能攀到數公尺高的瀑布上方。我們幾個大男人卻必須手腳並用、小心翼翼地、慢慢地才得以爬上去。這裡怕石頭滑溜站不穩,那裏怕水流太急被沖走,但是,小孩們卻不怕。

那些小孩攀爬到瀑布上方后就走進水裏坐在石頭上,然後就順著石頭從瀑布上滑到下面的水池中。第一次看到那樣的情形時,真讓我嚇了一大跳。在瀑布上方走在水中的石頭上不怕滑倒被沖下去嗎?滑下去時石頭不會割傷身體嗎?會不會坐不穩頭部不小心撞上石頭呢?沖進下面的水池時眼睛不會受傷嗎?水池下有沒有石頭呢?看著他們一個一個地從瀑布上滑下來,除了佩服,更多的其實是慚愧。

最終雖然還是克服了心理障礙,但攀爬上瀑布花了一兩分鐘、慢慢走進水中坐下又花了整分鐘、坐著把身體移動到正確的石頭上(幸好身邊的小女孩指點)又花了接近一分鐘、坐著等著自己鼓起勇氣下定決心滑下去應該也花了半分鐘,但從上面滑下去則只花了兩三秒鐘。

成年人,城市人,是否顧慮過多了?



27 Sept 2009

Lata Yuk & Lata Kinjang

“Lata”是什麽意思?我查了網上的幾個翻譯網站,都指那是印度孩子的一個名字。但,這顯然不是我在尋找的答案,哈哈,由於不是我要的答案,所以這就被拒絕了。我甚至不知道“Lata”是屬於什麽語言,不過它應該是“瀑布”的意思吧!

開齋節長假的最後一天,無聊地在Facebook閑逛,突然想起Waterfall Survivors幾乎每個周末都有節目,就特地到那裏去看看。剛巧看到26日星期六有個到Lata Yuk & Lata Kinjang的活動,趕緊向負責人詢問后,就報名參加了這項活動。Facebook裏有接近30位會員‘確定出席’,但最後真正出現的卻只有八位,包括三位委員,Joe、Cindy與Aaron。除了我和芬,來自KL的Daisy及專程從檳城下來的James與Jacky都是第一次參與Waterfall Survivors的活動。雖然原本參加熱鬧活動的希望落空了,但其實八個人的瀑布活動卻更能讓我們享受旅程。

Lata Yuk & Lata Kinjang位于霹靂州的Chenderiang,從吉隆坡開車只需不到兩個小時的車程。相信許多曾經在南北大道開車北上的人都見過Lata Kinjang,它,就是那個在南北大道上都可見到的大瀑布。

到達目的地后,領隊Joe建議我們先去位于森林内的較小的Lata Yuk。走了廿多分鐘的森林小徑,越過小山溪,就到了Lata Yuk。那裏除了我們八個外人,就只有十多個原住民小孩在瀑布水池玩樂。他們其實都並非與世隔絕的原住民,和其中一個十嵗的小孩用馬來語簡單的交談后,知道他在附近的小鎮上學,每天都由爺爺開小貨車接送。他還能拼出自己名字的英文字母,Sumkampoi。這些小孩看見我們都沒有顯示出害怕的表情,還和我們一起玩,一起笑。有些還會擺post讓我們拍照、跟我們合照、打水戰、坐在我們身旁看照片、吃我們送上的零食。。。

對於我們這些外來旅客,Lata Yuk或許只是個消閒場所。但對於這些土生土長的原住民,Lata Yuk卻是他們生活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是他們的洗衣房、沖涼房、遊樂場。。。可能也是主要的水源。他們在瀑布上游沖涼洗刷,我們在下游玩水。一度想著他們把瀑布原本清潔的水弄髒了,但很快就弄清其實是我們入侵了他們的地方,打擾了他們長久以來的生活。

沒想過可以在這麽一個小瀑布逗留超過兩個小時。我們離開時,那些小孩還不斷地喊著“byebye、byebye。。。”應該是捨不得我們,而不是希望我們儘快離開吧!

Lata Kinjang是個比較宏偉,大得多,而且遊客到處可見的瀑布。只不過看著那從高而下的大瀑布,心裏卻還在想著Lata Yuk。匆匆忙忙地拍了些照片,水也沒玩,我們就離開Lata Kinjang了。

Lata Yuk & Lata Kinjang,讓我們真正開始接觸瀑布。以後除了hiking,我們又有另外一項休閒活動了。

在尋找Lata Yuk的途中,我們一度不確定該在那裏越過山溪。


森林小徑的盡頭,就是Lata Yuk了。


在玩水的原住民小孩。


高興的讓我們拍照。


這小孩從右邊快步踏上濕滑的石頭,然後翻身跳入瀑布前的水池。乾脆利落。


Sumkampoi隔著水池和對面的小孩用他們自身的語言交談。


那樹葉面具是小孩製造的。


壯觀的Lata Kinjang。


在Lata Kinjang拍全體照。


往上走有一道吊橋,可以更清楚地觀賞Lata Kinjang。

19 Sept 2009

长假

平时连续三天的假期,我通常都选择留在KL,没有回芙蓉度过。只因为我不是个喜欢把时间花在堵车及等待的人。幸好这次有四天的开斋节长假,让我能够比较好地安排时间,以避开回家的‘车潮’。

从Sungai Besi收费站到Senawang收费站的车程不会超过四十分钟,但我试过在长假期间花了接近一个半小时才走完这段路。甚至在Sungai Besi收费站前排队过Toll时,常常一排就是五至十分钟。而当游子都回到芙蓉这小地方时,市中心马路上的热闹情况也是让我头疼的其中一个因素。当然还有等泊车位、在餐馆等食物、购物排队等付钱。。。

记得去年的开斋节和朋友到波德申旅行,花了近一个小时找餐馆吃晚餐,再花了一个多小时等食物上桌。吃一顿晚餐共花了三个多小时,那种经验实在不想再有多一次。

因此在长假里,对我来说最好还是别出外,在家休息睡觉看书看电视就最好了。

8 Sept 2009

专业

六月初,我遇上了一位新对手。

在那宗案件里我代表原告(Plaintiff),被告(Defendant)则有六位。当我成功地把起诉书(Writ of Summons)传递给首三位被告后,那位律师,A,就代表所有六位被告向法庭呈交了抗辩通知(Memorandum of Appearance)。根据法律程序,就算某位被告没有收到起诉书,但只要他向法庭呈交了抗辩通知,该被告就被视为已经收到了起诉书。

A在为六位被告提呈了抗辩通知后才发现其中三人其实还未收到起诉书,因此就通过电话要求我把起诉书分别传递给那三位被告。在我向A解释了有关的法律程序后,他还是坚持我必须分别传递起诉书,否则他将向法庭申请退出代表那三位被告。我告诉他那是他的权利,谁知他竟然发脾气骂了起来,并在说了一句:“Then there’s nothing to talk”后就马上把电话挂上了。当时我的感觉就是A非常没礼貌,但更加没礼貌的事竟然还在后头。他在骂了我一顿并挂断了电话的五分钟后,竟然再次通过电话要求我给于他额外一个月的时间提呈抗辩书(Defence)。当时我马上就向他表达了我对于他那不礼貌行为的不满,谁知他却完全不以为然,只是继续要求那额外的一个月。由于他无礼的态度,最后我只答应给于两个星期的宽限期。

两个星期后,A没有提呈抗辩书,因此我就单方面向法庭要求并获得了判决(Judgment in Default)。A知道我获得了判决,又打电话来骂了我一顿。他说我在单方面申请判决前没给于他七天书面通知,是“not professional”,并恫言向律师公会投诉我不遵守专业行为守则。但其实我已经给了他十四天的书面通知了。

过后A向法庭申请撤销该判决,并在八月十日把撤消判决的申请及宣誓书(Affidavit)传递给我。根据法律程序,我拥有十四天的时间(到八月廿四日)回复他的宣誓书。但八月十三日当我在法庭遇见A时,我却不经意的、客套的向他说我应该可以在八月廿一日回复他的宣誓书。八月廿一日中午,我又接到了A的电话,他问我为何还未把我的宣誓书传递给他。我向他解释十四天的期限到廿四日才结束,我还有三天时间。谁知他却说我之前在法庭向他‘要求宽限期’到廿一日,因此廿一日就是最后一天。我接着再次向他解释我可以在最迟廿四日回复他的宣誓书,因此没有理由向他要求到廿一日的宽限期。A听了后又发起脾气来,并在说了:“It’s very difficult to talk to you, I don’t like that”后,又再次的突然挂断了电话。

这次我忍无可忍了,通知了老板后就写了封信给A的公司,说明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并对A不礼貌的行为做出了投诉。

遇见这样的对手,真有点无奈。但这个不愉快的经验,就当作是我工作生活中的一个插曲吧!

6 Sept 2009

前进?退缩?

人面对阻碍(问题、挑战)时,应该只会有两种选择 - 前进(抗战),或退缩(投降)。逃避,该是属于退缩投降的一份子吧。

影响一个人选择前进或退缩的原因,应该不少,随手拈来就包括了自身的能力、经验、信心、心理素质,还有面对问题的究竟是个人或团队。能力越高、经验越多、信心越强、心理素质越好,并且由整个团队一起应付挑战,退缩的可能性就越低了。

向来都很少在挑战面前作出退缩的决定,但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应付那几场官司时,退缩的念头却多次出现在脑中,引诱我逃避。审讯的第一天在开车去法庭的路上,竟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发生车祸,就可以延期了;在忙到凌晨三点才睡的那个早上,也想过如果自己患了感冒,那当天由我开始盘问答辩人的环节就可以改期了;上星期四下午得做结案陈词,整个早上都在担心,无法安稳的坐下,不停的在办公室到处走动,直到不断地和朋友谈天后,紧张的心情才得以慢慢安定下来。

通常在开战之前我都会感到些许紧张,但紧张到这样的程度却非常少见。详细深入地研究后,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 - 那几个案件的审讯都必须由自己一个人准备、负责、承担,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两位老板都已经多年没上庭,因此只能给与我一些基本的意见;而另外两位有上庭的同事都没这方面的经验,要帮也帮不上忙。

以前参加救伤队的活动,有许多上司下属,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参加辩论比赛,也有教练队友,责任大家共同分担;以前的公司也有其他的老板同事一起讨论准备案件,现在才真正体会到由自己一个人面对全部的问题,是多么的难。不过,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经验,而这样的经验,以后肯定也多得很。

幸好现在的我已经懂得如何舒解紧张的心情与压力,不会再一个人乱乱想,独自转牛角尖。的确,面对难题时,如果自己真的无法独自应付,就找人帮忙吧!不然,原本应该前进的事,就会变成退缩了。

1 Sept 2009

最忙的一個半月

剛過完了三天的長假。這,該是我近兩個月來第一次不必在周末時忙工作,並且可以好好的、輕鬆的享受假期。因爲我八年工作生涯中最忙碌的一個半月,終于過去了。那麽忙碌,主要是因爲7月及8月那兩個在高等法庭審訊的案件。

我從7月初就開始準備在7月28-29日開始的第一個案件。花了幾天時間重新詳細翻閲所有的呈堂文件、另外幾天分別和四個證人開會及準備證詞、準備盤問對方證人的問題。。。這次我遇到的對手是個非常細心的律師,對於案件裏大的小的、重要的不重要的、關鍵的非關鍵的細節,她都一項一項的對我的證人們作出盤問。由於她的‘細心’,原本預定兩天的審訊,最後總共花了7個工作天(包括8月10、11、12、17、19及27日)才讓所有5個證人都出庭提供證據證詞。爲了這個審訊,我有兩個晚上在家工作到淩晨2-3點,許多個晚上忙到接近十二點,每個周末在家工作。。。因此在上星期四下午結束陳詞后,我真的有突然解脫的感覺。當時的感覺是:不管輸贏,只要不必再煩惱這個案件就行了。

8月25日進行的第二個審訊,由於答辯人選擇不傳召證人,因此那天在我傳召了兩個證人並結束陳詞后,法官就立即判我的當事人勝訴了。雖然那個案件比較簡單,但也花了我幾天的時間作出準備,它,也對我忙碌的八月做出了不小的‘貢獻’。

除此之外,8月裏我還完成了兩個上訴案件、一個在新山及另一個在芙蓉的案件。。。

現在回想起來,對於剛過去的那一個半月,還有一種害怕的感覺。不是無法承受工作壓力,而是不願意讓工作侵蝕我的私人時間及空間。我絕對不是工作狂熱份子,當我被迫使用屬於我私人的夜晚及周末來處理工作時,極度抗拒的心情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如果要我繼續長期的過這麽忙碌的工作生活的話,我肯定是無法接受的。

未來的9月還是無法空閒下來,但情況相信會大有好轉。過了10月中應該就可以回復以前那種比較輕鬆的工作生活了。

希望一切順利,否則,我就呆不久了。

2 Aug 2009

要kiss small姑姑

吃完早餐,小妹就開車回KL了。由於侄兒愷文一早就吵著要吃榴櫣,我們就開車去買了三個榴櫣回家。

我負責開榴櫣,一邊開我們就一邊談著以前吃榴櫣的事。記得去年當爸爸還能走動時,有人(應該是大哥)買了幾個榴櫣回家。由於知道爸爸吃了榴櫣後尿酸會增加並且手腳關節都會又腫又痛,因此我們就默契十足地把榴櫣放在門外,打算瞞著爸爸偷偷的吃。誰知道爸爸竟然還是聞到了榴櫣味,自己走出門外坐在那幾個榴櫣旁做無聲的抗議。最後,我們還是讓他吃了一粒,而他的腳也腫痛了幾天。

打開了榴櫣殼,看見橙黃色的榴櫣肉,口水就不受控制地在嘴裏滾動,而愷文也很快的就吃了起來。那時我想到小妹很怕榴櫣,甚至連榴櫣味都無法忍受,因此就開玩笑的對愷文說:“等下你吃完榴櫣記得去kiss small姑姑啊!”二哥二嫂聼了後也會意的一起笑了起來。

愷文吃完了几粒榴櫣后,二嫂就提醒他過後記得要多喝水,不然就會生病。看見愷文只是‘唔’了一聲,我就追問他:“吃完榴櫣后要做什麽?”沒想到他竟然做出了這樣的回答:“要kiss small姑姑”。

都不懂他究竟是聽話還是不聽話。

給它下了幾刀,就得用力把榴櫣殼剝開。


看到了橙黃色的榴櫣肉。


雖然部分讓蟲吃了,但其餘的還是非常美味。


很快的,就只吃剩下最後一個。


吃不完。

31 Jul 2009

面对面

刚才从车站接了芬后,原本打算回家煮快熟面,简简单单地吃个晚餐就算了。但在路途中接近Kuchai Lama时却突然改变了主义,就把车子开到了附近的《面对面》板面专卖店。

说明是板面专卖店,当然有着多种不同烹调方法的板面。但光顾了几次后,我还是觉得她的“招牌香辣干捞板面”最合胃口。原本还想过带妈妈去那里尝尝她最爱的板面(面粉糕),不过我相信她一定会说:“5-6块钱一碗面粉糕?新村两块多就吃到了!”

但《面对面》最吸引我的却并非是她的板面,而是她的名字-《面对面》。面对面吃面、面对面谈天,感觉多好。想出这么好的招牌的人,真有心思,真有创意!

其实近来也发现了其它多个特别的招牌名字,如《爱面子》、《吾汤吾水》、《老油鬼鬼》、《笼的传人》、《好满粥》、《糖粘豆》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平时可能常用的普通的话,只不过把一些字换换,就变成了好听的招牌,真利害!

要我用这样的方法想招牌,我应该一个也想不出。哈哈!

24 Jul 2009

反贪污委员会【帝国的毁灭】恶搞短剧(中文字幕版)

zhixing那里看到这短剧,觉得应该和大家分享分享。

13 Jul 2009

20年

和采艳说了多次要去唱歌,终于在一个多星期前采取行动,发简讯给小学同学,约大家在昨天去卡拉OK。联络了约20位旧同学,最后确定并出席的共有九人,八大一小。

我们从小学毕业至今已有20年多了。旧同学当中,有些多年来一直都保持着联络,有些开始还会互通信息但过后却慢慢中断,有些则完全相反,也有些是从毕业以后就完全失去了联络。

我们第一次的聚会应该是在2000或2001年,甚至是在2002年?不确定了。只记得那时偶然在母校遇见丽芬,谈了一会儿两人就突然间起了联络旧同学办聚会的念头。从第一次和十多位旧同学及2-3位老师去‘露天’吃火锅开始,我们旧同学聚会的次数应该也有超过十次了吧?

现在要约旧同学聚会,是越来越难了。有的在外国工作念书、有的去了南马北马、有的为事业奋斗打拼、也有的在生儿育女后无法抽身。。。但多少人出席并非最重要,只要大家还能保持联络就行了。

昨天的聚会,我们顺便为7月10日生日的国胜送上迟来的蛋糕。下一次的聚会应该会在中秋节期间,希望我记得吧!哈哈!

聚会照片都由采艳提供: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91011&id=522431876




11 Jul 2009

《粤语残片》

一直以来,都没有特别去留意陈奕迅的歌。知道的,都是他那些比较红的几首歌,除了《1874》。刚才在阿赖那里看了《十年》的MV,才知道那是《明年今日》的华语版本,由此可见我对他的认识有多深。我甚至直到去年底才从电台听到他也被称为‘歌神’,哼,竟然能和张学友平起平坐。

去年十二月,位于茨厂街的大众书局举行搬迁清仓大减价,我们去扫书时,发现了陈奕迅的《What’s Going On…?》专辑只标价RM10。看了看有《富士山下》及《群下之臣》,就把它给买了下来。

听了几遍后,自己又被其中一首歌内的某一段吸引着。回家看了看歌名歌词,原来就是《粤语残片》。

又去Youtube找这首歌,发现了两个风格不同的现场版本。

唔,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去唱这首歌呢?



5 Jul 2009

家里没有米了。。。

刚才做早餐。面包、鸡蛋、香肠、牛肉,还有豆奶。

把材料准备好,要开始煎蛋时,发现食油就剩下最后的那么一点点,应该只刚好足够让我把这份早餐做好。

香喷喷的早餐上桌后,我打开冰箱要拿蚝油辣椒酱番茄酱时,才发现冰箱里没有蚝油及辣椒酱,番茄酱看起来也不够了。

看了看厨房四周,白米前几天吃完了、最后的三个鸡蛋正在饭桌上等我、食油刚用完了、冰箱里也没有鱼鸡青菜罗卜辣椒酱番茄酱。。。待会得去补仓了。

想想,我现在面对的家里没有食物的情况,对于许多必须等到老板发薪水后才有钱去买食物的家庭来说,应该不会陌生。我们等下只需要开车到几公里外的霸级市场购物就行了,而每个月花数百到一千块钱在食物上,对于我们俩完全不是问题。但对于那些月入只有数百块马币的家庭,我们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奢侈的不得了,甚至是超乎他们的想象以外。公平?不公平?

很多年前开始,我就不再觉得自己贫穷了,尤其在物质及金钱方面。我有房子住(虽然是租的)、没有挨饿(除了参与饥饿30营)、有车子(虽然不是很豪华)、偶尔可以去旅行(虽然只是低预算的自助行)、有足够的衣服(虽然不是名牌)、可以进行自己喜爱的活动(当然不是打高尔夫)。。。有能力过这样的生活,其实我已经很富裕,是住在天堂了。

记得慧思写过一篇《四粒蛋的重量》,福祺也有一篇《9令吉90仙的份量》。我自问没办法写得比他们更好,在此诚心推荐这两篇文章。

2 Jul 2009

哪一个‘SF’?

昨天劝告大家,如果自己名字的英文简写不是很出名,别随便用,因为别人可能看不懂。但如果名字简写太多人明白,也请别随便用。

前一阵子SunFook问我们要不要去吃日本餐,因为他有折扣券。过后在MSN遇见LitWei时谈起这件事,他说“我不去了,但还没跟SF说。”

我当时呆了一下。LitWei的太太的名字是SooFong,简写是‘SF’,SunFook的简写也是‘SF’,那他的‘SF’到底指的是SunFook还是SooFong呢?虽然芬是SookFun,同样是‘SF’,但可能性却不高。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答案是SooFong。

星期一那位在Facebook邀我做朋友的仁兄是Sf Wong,名字简写碰巧也是‘SF’。其实想想,自己认识的朋友当中,真的有多位的名字简写都是‘SF’的。

除了芬的SookFun、SooFong、SunFook、SheauFei、SoonFee、SemFoh、SaoFu,还有SheanFui。

所以以后对着我,如果你自称为‘SF’的话,我随时都会想起以上八个当中的其中一个。哈哈!

1 Jul 2009

谁是SH Chan?

小学时,同学都叫我‘瑞华’。

中学时,一些同学叫我‘瑞华’,另一些开始叫我‘Chan’。

大学时,除了‘瑞华’与‘Chan’,也有同学叫我‘Suay Hwa’。

开始工作后,几乎所有工作上的同事朋友都叫我‘Chan’或‘Mr Chan’。

如果今天你突然间收到‘SH Chan’的邀请或电邮,你应该不可能,或很难才会想到那是我吧?一来没听过,二来就算偶尔听过,也不会习惯。

因此每当我发电邮给朋友时,除非我确定他们知道谁是‘SuayHwa’,否则我一定会把我那些较普通的称呼如‘瑞华’或‘Chan’写出来,让朋友们一看马上就知道那是我。

上星期六在Facebook收到‘Ml Law’的邀请要和我做朋友。没照片、没背景、没自我介绍,说实在的,我根本就不知道谁是‘Ml Law’。直到看到我们共同的六位朋友,才大概想起她。但还是向阿Yaw确定后才接受了邀请。之后的星期一又收到‘Sf Wong’的邀请,同样的情况,谁是这位‘Sf Wong’?但这次就比较简单了,芬是我们共同的朋友,问了问,就确定是他了。

朋友,请别随便用简写的名字,除非它们像近来的‘MJ’那么出名。不然的话,那只会为难朋友啊!

29 Jun 2009

云吞面

那天早上拨电话给身在KK的妈妈,她说刚吃了早餐,roti canai。我问为什么她又吃roti canai?没营养啊!标准答案:“我都唔钟意食其它嘢!”在KL时妈妈可以连续五天的早餐都吃roti canai。但这却还不是她的最爱,她的最爱是‘面粉糕’。我们在家时,每次问她要吃什么早餐,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面粉糕’,理由同样的也就是那个标准答案了。

我应该也遗传了妈妈的这种‘专一’因子。念中学的某一段时间内,每天中午放学回到家就会习惯性的去打包云吞面,那是自己还有大妹的标准午餐。记得那时卖云吞面的安娣只要看到我,就知道我要打包‘一大一小两包云吞面,大的要加咖哩汁’。直到几年前妹妹们说起,我才知道大妹那时因为连续几个星期每天都吃云吞面午餐,最后竟然对云吞面产生了恐惧,从此有了阴影,看到云吞面都想作呕。

车里有许多CD,向来我的做法都是:比较爱听的歌曲就常听,其余的就久久才听一遍,甚至完全没听。其实如果放张学友的所有经典歌曲,我是可以听整个星期都不会腻的。但近来想起那‘云吞面’事件,我开始逼自己听一些平时少听或不听的歌曲,甚至听电台的歌(除了新闻,我很少听电台节目,可能是素质问题吧?)。慢慢也发现了原来还有许多歌手的歌曲,都是非常好听的。

多尝试不同的食物、多听不同的歌曲、多接触不同的事物,除了让自己不会因为一成不变而作呕,还能让自己的生活视野开阔些,其实真的还不坏。

26 Jun 2009

《1874》

有时,某一首歌里的某一段,就能深深地把我吸引着,让我忽略其它的事,甚至连歌里其余的词曲部分也不会去留意。

《1874》就是这样的一首歌曲。

几年前就开始听到这首歌了。但直到一个月前,我都只会唱“情人若寂聊地出生在1874,刚刚早一百年一个世纪”,其余的绝大歌曲部分我连哼都不能,因为根本不知道它的曲子是怎样的。记得有一次和朋友到karaoke,我特地点这首歌,希望能好好的唱一唱。但我只是能看着画面歌词,听着音乐,半句也唱不出口,直到“情人若寂聊地出生在1874。。。”现在想起都还会觉得有趣。

上个月,心血来潮,冲动的到youtube找这首歌。看了多个不同版本的演唱,看了歌词,发现了更多吸引我的部分,也感觉歌曲更完整了。尤其看了陈奕迅下面的现场演唱,让我更加地喜欢这首歌了。

那个人真的出现过吗?还是只是个虚构的角色?

只要相信,就存在了。

22 Jun 2009

误会

误会通常都是在缺乏/没有沟通,或沟通不良的情况下产生的。

有没有试过在某件事情当中,只存在着自己单方面的回忆及想法呢?由于某些原因,可能因为面子、愤怒或内疚,而从来没有向对方清楚说明自己的想法,或向另一方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呢?在另一方的回忆及想法缺席的情况下,我们就以为自己想的就是正确的,以为自己感觉的就是对的。这是多么大的错误啊!

有些事情,我们以为别人开罪了自己,就因为面子、愤怒而拒绝听取别人的解释,自己一个人在想、一个人不爽、一个人生气。误会就因此产生了。很可能五年过后,自己心平气和地向别人提起、询问并了解了别人的立场后,就会发现原来事情完全不是自己所想的那样,所有都只是个误会。无端端生了多年的冤枉气,多么不值得。

有些事情,我们以为自己伤害了别人,就因为内疚、逃避而不敢向对方说明致歉,自己一个人在想、一个人后悔、一个人自责。误会就因此产生了。很可能15年过后,自己鼓起勇气地向对方讲解、道歉并听取对方的想法后,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活在本身的想象世界当中,全部都只是个误会。无端端后悔自责了那么多年,多么的可笑。

有问题,尽早解决。但就算过了多年,只要还能把误会说清楚,其实都还不算迟的。

14 Jun 2009

番薯你呀!

芙蓉家左边的邻居,把屋子当作工厂。修理罗里、烧焊、打铁、锯铁枝锯木板。。。他说外面工厂租金太高,为了省钱,没办法,只有在自己家里工作了。其他邻居没有/不敢投诉,因此他也越来越大胆了。

除了把屋子当工厂,他也收购了一些旧车停放在附近,包括邻居的屋子前。很多时候由于旧车暂时卖不出,停放的时间也变得长了。当我们几兄弟姐妹一起回家时,车子多了,他偶尔也会识趣把停放在我们家门前的车子移走。有时则需要我们的明示暗示他才会‘醒目’。

听见我们常常埋怨,不到四岁的侄儿恺文仿佛也有同样的不满。上星期的一个下午二哥带恺文回家时,发现又有车子停放在家前,恺文突然很生气的说:“他做么把车子放在我们家?等下我就去骂他!”。开始时二哥也不以为意,但恺文一下车就大声喊:“你做么。。。”幸好二哥反应够快及时按着恺文的口,才没让恺文把整句话骂完。当时二哥还庆幸逃过一劫。但他们离开家时,二哥一时疏忽,还是劫数难逃。“你做么把车停在我们家门口,番薯你呀!”

我知道了后,就打电话告诉恺文,别人做错了可以骂,但不能用‘番薯’骂人。

前天二哥告诉我,恺文说他不敢再骂邻居了,因为他害怕又骂人‘番薯’。

小孩子还是可以好好教的。

杂物

花是主角、叶是配角,不过杂物也能占一席之位。








10 Jun 2009

有时会觉得,绿叶比红花更吸引、更耐看。

迎宾。


出鞘。


开屛。


枯。


散叶。


皱。


树怪。


词穷。

9 Jun 2009

到KL胡姬花园(Orchid Garden)拍了一些花叶杂物。

胡姬花园,当然先看胡姬花啦!


满池莲花。


娇黄心。


水中花。


褪色红花?


不一样的大红花。


大红花。


一点红。